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湖南日报】43种外来植物入侵洞庭湖湿地—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湿地恢复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2012-12-12 |作者: |     【关闭窗口】
    

    本报12月5日讯(记者 胡宇芬) 生物入侵,为洞庭湖湿地再敲警钟。记者今天从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了解到,近5年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实地踏查分析,发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9科34属43种,约占该地区植物种类总数的18.3%,主要分布于防洪大堤及路边。生物入侵已成为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危害较大的有杨树、空心莲子草、野胡萝卜、积雪草等,这些植物都有很强的有性或无性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后代,且适应范围广。相对洲滩草甸及水体等生态环境,堤岸等受人为干扰相对频繁的生态环境更容易被外来物种入侵。

  这些外来植物是如何进入洞庭湖湿地的呢?研究表明,21种属人为有意引入,作为牧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及经济用材引入。人为无意引入的有16种,如刺苋和土荆芥可能是随粮食进口引入,飞扬草等可能是随苗木引种传入。自然传入的仅6种。

  值得关注的是,人为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最严重。如杨树具有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它在湖滩湿地大面积种植后很快就能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导致原生植被群落迅速消亡,从而改变洲滩湿地原有植被群落格局。同时,湖泊平均水位的持续下降及洲滩出露时间的增加促进了外来入侵植物在洲滩湿地的快速扩张,加剧了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有效防控洞庭湖湿地外来入侵植物,是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主持该课题的中科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谢永宏研究员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洲滩湿地管理,尽快建立湿地恢复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已侵入的杨树幼苗移出洲滩,对已成林的杨树尽早采伐恢复洲滩原有植被。同时,建立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科学体系和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也是当务之急。

Copyright©2007-2011 湘ICP备05003681号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通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1071号 邮编: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