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洞庭湖气候中心联合组成专家组,就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项目建设进行了技术论证和选址踏勘,这标志着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项目启动。
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系统是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设立的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生态长期观测研究系统之一。通过对洞庭湖流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洞庭湖湿地基础科学研究,探索湿地退化的自然过程与作用机理,重点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条件下的湿地退化机制、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等,为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以及替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与技术辐射源,并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湿地资源的有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目前,项目专家组初步选定将岳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采桑湖地区作为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站的首选站址。为了能真实有效反映洞庭湖湿地气候特征,确保水、气、土、生各项监测数据科学、准确,项目专家组建议在洞庭湖水面建设一个20m*20m的综合观测场,并就其具体的建设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论证。据悉,有别于以往类似湿地监测项目所采用的环湖、近湖陆地观测,该项目拟采用的湖泊水体综合观测体系将填补我国乃至世界湖泊湿地观测的一项空白。(作者:朱浩 责任编辑:韩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