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生态环境及植被格局影响取得新进展
2015-11-17 |作者:李峰 |     【关闭窗口】
    

    大型水库运行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生态水文学家关注的热点。近日,以谢永宏研究员领衔的湿地生态研究团队以1995-2011年长时间序列水文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时期TM/TEM遥感影像的解译并运用相关数字高程模型,研究了三峡工程的运行对东洞庭湖生态环境及植被格局的影响。

  研究发现:1955-2011年间,东洞庭湖植被面积(含林地、芦苇和草洲)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草洲分布最低高程(VCA)下降了0.88m。与运行前相比,三峡工程运行后植被扩张速率逐渐增快(12.3 : 14.1 km2 year-1),同时草洲分布最低高程下移速度加快(3.1 : 7.9 cm year-1)。相关水文数据分析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导致7-11月月平均水位、22-26米和30米高程淹水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同时研究发现,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出的草洲分布最低高程和通过洲滩淹水时间计算得出的最低分布高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通过淹水时间的变化来预测植被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该项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三峡工程运行对洞庭湖生态环境及植被格局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Ecohydrology。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图1 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植被、光滩及水体面积变化趋势

  

  图2 不同时期草洲和光滩分界点变化

Copyright©2007-2011 湘ICP备05003681号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通信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1071号 邮编:4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