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东方田鼠
别名: 沼泽田鼠、远东田鼠、大田鼠、苇田鼠、水耗子
拉丁学名: Microtus fortis Buchner
纲: 哺乳纲
目: 啮齿目
科: 仓鼠科
天敌: 猫、猫头鹰和蛇等
形态特征:
为体型较大的田鼠,成体体长120~150mm。尾长为体长的1/3~1/2,尾被密毛。后足长22~24mm,足掌前部裸露,有5枚足垫,而足掌基部被毛。这是与莫氏田鼠相区别的关键特征,后者具6枚足垫。
背毛黑褐色,其毛基为灰黑色,毛尖暗棕色。体侧毛色较浅。腹毛污白色,毛基为深灰色。背腹毛间分界明显。足背与体背同色。尾部背面为黑色,腹面为污白色。各地种群的体色深浅有区别。
头骨棱嵴不明显,无眶上嵴。腭骨属田鼠特征,其后缘有一下伸小骨与翼骨相连,形成翼窝。听泡较高。
门齿唇面无纵沟。M1有4个封闭的三角形,其前端具一小横叶。M2有3个三角形。M3有3个,但内侧有一小突起。
生物学特征:
东方田鼠是温旱型种类,多栖息于低湿多水的环境。自然条件下集中于沼泽草甸、河渠两岸。在沿海地区多栖息于湖周草甸、河边苇塘等地。
食物以植物的茎叶、种子为主。喜食鲜嫩的水生植物。
不冬眠。昼夜均可活动,夏季以夜间活动为主,其他季节则以白天活动为主。善游泳,可潜水。有季节迁移习性,当洪水来临时,成群迁往周围农田。
洞系结构简繁不一。简单的洞系只在苔草墩下挖一个侧坑,筑巢;复杂的洞系有20多个洞口,洞道长而分支,内有仓库2~5个。有人曾在一个洞系内挖出贮粮10.7kg。
发生消长规律:
春夏繁殖,每年产3~4胎,每胎5~11仔。种群的平均寿命为14个月,种群更新速度很快。数量常有暴发性。亚成体在种群中的比例高达44.5%左右,而成体仅占21%。
为害特点:
东方田鼠是重要的农林害鼠,作物成熟期向田间迁移,大量盗食庄稼,也啃坏树木。湖南洞庭湖的洲滩地带曾是东方田鼠的聚集区,70年代由于盲目维护围湖造田,致使洪水冲堤,大量的田鼠涌上湖岸,鼠群所到之处,农作物、草皮、树木被啃食殆尽。1981年仅由此造成的受害农田面积达100ha余,粮食损失550000kg。金盆农场3050m的堤岸上即捕获11t东方田鼠。它是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原菌的自然宿主。
综合治理策略:
1.捕捉 人工捕捉或放养蛇、猫等动物。
2.药物诱杀 在老鼠出没的洞口行道投放毒饵诱杀。
①敌鼠钠盐0.05%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敌鼠钠盐50克,翻拌均匀。
②杀鼠迷0.04%饵料:即每100公斤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杀鼠迷40克。
东方田鼠大暴发情况
东方田鼠迁入农田
|